《环境教育》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环境教育年会 >

做生态文明教育的“播种者” ——第六届环境教育年会“经验交流”板块发言摘编

时间:2019-02-27 09:22来源:
导读:做生态文明教育的“播种者” ——第六届环境教育年会“经验交流”板块发言摘编...

/ 本刊编辑部

 

学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是生态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在开展生态环境教育中,将活动融入课堂,融入校园,融入家庭,融入社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绿色的种子,每一所学校都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播种者”。下面刊发第六届环境教育年会四位校长在“经验交流”板块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基于尊重理念的青少年生态文明创意行动

北京市白家庄小学副校长  


 image.png


我是北京市白家庄小学教育集团的副校长,我们的集团共拥有十三个校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首批实验校,另外也是 ESD 国家实验室学校。到现在,学校已经进行了 18 年的实践。

 

生态文明教育实际上有着很大的背景,众所周知的就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对生态文明观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科学的阐释。对接新时代的生态文明观,学校规划和创设了生态文明课程和主题创意活动。白小的核心理念:尊重。它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学校从实际出发,分为四个不同的领域:就是尊重环境、尊重规律、尊重文化,进而实现对每一个人的尊重。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非需勿用,第二个是一物多用,第三是物尽其用。

 

第一方面,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将生态文明创意行动课程化,全面提升学生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基于学校的核心理念,每一个领域都有其下面制定的目标。结合这些目标,学校先后开展了“我是社区规划师”“我是蓝天护卫者”“我是地球小主人”“只有一个地球”等跨学科的主题课程。其中,“我是蓝天护卫者”是关于雾霾的主题,“我是社区规划师”是关于社区绿地以及社区问题之改善的问题。

 

以“我是社区规划师”为例,第一部分是走进我们学校所在的望京西苑社区进行调研与体验,发现社区建设中的亮点和问题。第二部分是学生自选问题,提出问题,寻求方法,通过实地走访、问卷采访、上网搜集,分组设计未来绿色社区的方案。第三个方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和方案,自选参与校本活动。这些校本活动,比如说有马克笔、绘画、规划图的设计,另外还有我们走过的足迹、影片制作课程。

 

学生们从发现问题到辩证地看待问题,从而引发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主题课程中,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质疑,聚焦问题。在分工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通过充分的准备,例如制订计划、设计问卷等。在实践的过程中,这一组主题课程中每个组时间、地点是不一样的。结合自己的问题和研究主题,有的是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有的是街头分发调查问卷,还有的组是到社区内进行采访。孩子们把外出实践以及采访获得的一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自己的研究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实施策略并解决问题。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将生态文明创意行动,通过系列化实施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低年级的孩子每一年都会进行创意手工制作,一个小小的盒子,一张巧克力糖纸,一个小小的瓶子,都会成为孩子们作品创作中闪亮的元素。

 

比如“一班一民族”活动,学校将五十六个民族设计到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一班一民族”就是通过探究民族文化,用奶盒里面银色的里衬,还有废旧的报纸,无纺布的布袋等材料,创作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服饰,并且穿上自己的服饰进行展示。这些作品也曾参与北京市政府节能减排的全民大会。

 

还有“一班一建筑”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探究各国的知名建筑,用废弃的一次性餐碗、废弃光盘、月饼盒等材料,创作中外的知名建筑。“一班一项目”活动, 2022 年就是北京冬奥会,在前期我们要引导孩子深入了解这些项目,同时也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旧瓶变身”活动,是孩子们通过探究冬奥会的项目,用废旧的塑料瓶来创作 2022 年冬奥会项目的模型。这些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展演”一等奖、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北京市创新性成果的金奖,并先后被北京电视台、英国电视台和新华社等媒体采访报道。

 

这一系列活动实际上在每一年 11 月份的学校科技节中都是以“资源有限,创意无限”为主题,来开展生态文明创意行动的。这些活动实际上已经持续了 10 年的时间。

 

第三方面,跟大家交流的是生态文明行动定制化,这个“定制化”是怎么个定制呢,实际上是通过定制化的研究指导,来提升孩子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孩子们走进北京市园林研究院,进行工厂化的育苗生产体验。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们自主申报研究主题,就像大学一样,自己有研究项目,要立项。他们实施研究的地点就是北京市园林研究院的花卉研究所,实践时间是每周二下午。实际上孩子们研究的是难度很大的题目,他们研究的是自愈一串红的品种。一串红是北京市室内很有代表性的花卉,孩子们将这个品种,比如说“奥运圣火”,还有自愈的新品种“世纪红”,还有“奇迹”,与国外的品种,比如“太阳神”和“展望”进行对比研究,进行品种之间的大 PK

 

这种定制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坚守了 18 年。很多课程和系列活动持续了 10 年的时间。没有这种长期的积淀,是不可能实现这种定制化研究的。在这个经历的过程中,白小作为一个有 13 个校址的集团,在每一项工作推动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平时的积淀和积累。

 

以农为特,打造生态文明美丽校园

上海市新农学校校长


 image.png


上海市新农学校是一所典型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80% 的学生是来沪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办符合自己的教育,教师教得有趣,学生学得开心,孩子们的成长更和顺,是我校全体员工对生态文明美丽校园的殷切期待。立足校情,我校主要从校园环境、实践活动、项目课程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做法之一,是倾心打造充满绿色的校园环境。学校栽有七十多种植物,校园春色秋景,四季有花,乔灌木错落有致。一粒种子经过太空旅行,与普通的种子从发芽到开花结果,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水栽培、基质栽培、气雾栽培和有土栽培又有哪些区别?走进我校占地两亩的农趣园,园内随处可见管道、墙面、床面、立柱形状的奇特栽培空间,还有新奇的太空作物和梦幻般的“一帘幽梦”。单体温室、联栋温室和露天种植区,俨然是一个微缩版都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紧挨着农趣园的植物探秘实验室配置了数码显微镜、多功能养殖箱、恒温培养箱等仪器设备,为学生快乐探究植物微观世界的奥秘打开了通道。

 

做法之二,是倾情创设充满绿色的实践活动。学校每年开展“扬志远精神,做环保少年”“多肉植物积分兑换行动”“爱校爱家爱农趣师生志愿服务”等常规活动,这是我们的常规活动之一,每年 4 月到 9 月开展的“育太空种子,做有责任的人”系列活动,这是我们的常规活动之二,每年 5 月邀请家长们来到农趣园开展的蔬果创意拼盆亲子 PK 活动。

 

我要向大家特别推荐“绿色大篷车,校园公益行”特色活动。在前期无缝对接的基础上,2018 6 4 日起,第四届上海市民绿化节绿化大篷车开进了我们新农学校。跟着华师大植物分类学教授,孩子们聆听着神奇水果课程,开展着植物赏析,探索植物间的奥秘。比如,葡萄与锦屏藤是亲戚,南瓜是葫芦的晚辈,这些趣味知识让孩子们惊奇不已。跟着学校志愿者老师,孩子们拿着市绿委为我校植物量身定做的绿博士身份证,边学习边佩戴,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师生在绿色小创客大赛中的出色表现,我校还被评为了最佳组织单位。

 

做法之三,是倾力建设充满绿色的项目课程,我们新农学校的很多孩子回家乡以后要和农业打交道,他们从上海带回去的不应该只是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还有能够对未来生活产生切实影响的现代化事业。于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乐哉·农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此而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多样性,课程分为 1.0版本的启蒙课程、2.0 版的发展课程和 3.0 版的特长课程。面对学生流动性大的现状,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科研意识的培养,这是我们学校的部分植物探秘课程。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水平,手持任务单和评价单,自行选择星级任务。农趣植物知多少课程,不仅吸引着本校学生积极参与,每年暑假,总有上千名区内兄弟学校的学生冒着酷暑前来体验学习。

 

尊重植物、科技环保主题,同学们以“喷洒液体,作物灌溉”为目标,融合 STEM 理念,在不断深入的实践探究活动中,用废弃塑料瓶,DIY成功研制了一至五代喷泉。在农趣园中,我们种植有大量的薄荷,同学们在课间午后,总会去观察他们,但是在不断观察过程中,他们也有很多的疑问。于是,我们便开发了互联网 +薄荷网络课程,内容包括了薄荷传说,薄荷家族,薄荷百科等八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呈现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小故事、短视频、模拟游戏、对话互动等,学生手持 Pad,通过扫描二维码自主学习,当他们学习完所有的课程内容后,我们也准备了考一考环节来检验他们的自学成果。如今,参与薄荷课程学习的大部分同学,都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分享给家人和好友,甚至在担任志愿者的时候,介绍薄荷时都会顺手采摘一片叶子,请对方闻一闻,摸一摸,简直就是一台人形薄荷小百科。

 

面对农村学校师资相对较为薄弱的现状,学校主动借力、联姻社会资源形成良性互动。在中福会少年宫、上海 STEM 云中心、区农委、区绿委等的支持下,一拨拨专业技术人员、一批批专业教师来到我校,成为了我校合作开发农趣课程的坚强后盾,助力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近年来,学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绿色生态教育为抓手,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绿色环保意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常往返于学校农趣园的陆文慧、沈佳怡等同学结合所学传感器编程制作的魔法温室,四季交替等一个个创意制作,在上海未来工程师创客大赛中获奖,孩子们写下的养蚕观察日记也荣获了上海市养蚕探究活动一等奖。一个学生小课题在市青少年科学小论文评比比赛中获奖,入选 2016 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小研究员,登上 2017 年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峰会论坛。越来越多的农家娃,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区内外各种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绿意盎然的农趣园,成为了教师开展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很好的课程资源。美术、自然、探究、语文、科学等学科教师,争相来到这充满自然气息的农平台,精彩亮相,新生代教师更是成长迅速,2018 5 8 日,入职第二年的小李老师执教的生态写生一课,学生置身于农趣园一帘幽梦装点的小植物下,学美术,长知识,搞创新,得到了与会专家、嘉宾的啧啧称赞,上海电视台新闻网栏目还以“农村创新实验室,打造特色科教课”为题,进行了报道。挥洒汗水,收获喜悦,农趣园、植物创意实验室串联成了一条独特的生态文明教育之路。农趣生态探究基地,已成为学校一张响亮的名片,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学校的发展,慕名前来观摩交流的市内外团队络绎不绝。2016 11 月,多肉植物两种液培方式的对比研究课程参加了上海市少年宫首次集中展示,去年6 月,我执笔撰写的“以农育人  创新启智”农趣特色课程建设入选 2018 年上海市教委暑期校园长专题培训材料。2017 6 月,教育部督导局领导到访我校时说,这样洽合校情的办学定位,在全国并不多见。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夯实生态文明教育,共筑绿色发展之基,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携手同行。

 

中国第一所“零废弃”学校诞生记

 北京市明悦学校校长  


 image.png


明悦学校第一个特色就是小。今年创校第五年了,今天为止我们的学校有 86 个学生,其中两个是我们家的孩子。

 

首先谈谈这个学校是怎么诞生的。我是1990 年上了北师大,1994 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一直有一颗当老师的心,但 1996年去美国读了环境科学,之后在美国工作了六年,是做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帮助美国治理环境,但是感觉祖国更需要我,所以 2004年我就贸然裸辞回国,先在 IT 行业找了一份工作,工作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

 

其实我一直有一颗教育的心,也一直有环保的心,所以一直作为志愿者的身份在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做教育项目的负责人,作为一个义工来推动整个环境教育的发展,但还是觉得不能够满足自己的梦想。于是 2014 年我还有我的先生就和前北大附中的康校长,一起创办了明悦——一所小小的学校。

 

在美国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美国总统肯尼迪说的一句话,他说,一个国家永远在教育和灾难之间赛跑。我们培养孩子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把地球变得更好。只有知识是不够的,他们还要有能力,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而这些能力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恰恰是最容易被培养出来的。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我在创校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那就是创办中国第一所零废弃学校。因为我们相信,孩子在学校里面,他们不仅仅是一个接受教育的被动学习者,他们更是参与、推动、引领改变的人。

 

我们构建的“中国第一所零废弃学校”,是包含了整个学校的水系统建设、生态多样性建设、废弃物管理的系统建设、能源的系统建设,覆盖了整个生态文明的建设。

 

学校的课程也是一个积木式的课程,整个校本课程,有一些是可以直接抽出来排列组合,给其他学校来借用的。例如北京五中之前就引进过这个课程,他们引进了十个模块,然后做成了一个环保教育探索的研究。例如水系统,如何减少水污染、做到节约用水,污水怎样去处理、垃圾怎么分类,这些都有做过研究。我认为在整个垃圾管理系统里面,除了分类,最重要的就是减少浪费。中国人一直说克己复礼,从源头减量才是环境教育的最核心,垃圾分类最核心。

 

当一个东西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99% 的污染都已经发生了。剩下我们再去做垃圾分类,再去做回收再利用,我们能解决的问题只有 1%。在这个物品被生产出来之前,所经过的自然资源的耗竭,它的生产、运输、销售,所有这些过程的污染,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是得到这个物品的那一刻。所以真正的环保教育是源头减量。

 

能源也是一样,我们在学校有限的空间里探索可再生能源使用的可能,然后节约能源。今年北京市小院士科技比赛一等奖的获奖题目就是由我们四年级的同学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他们做了学校用电调查,每天他们都在记学校的电表,然后看哪个班的用电情况,自己去分析怎么样帮学校减电。

 

我们这个学校有几个跟别的学校不一样的地方,第一个就是我们每周都外出,每年还有国内的一次游学,一个学生小学五年级毕业的时候会走一万公里,在北京,在中国境内,我们还有一些国际游学。

 

我们学校每一天的厨余总量不超过两公斤。如果有剩下的,学校还有几只兔子,兔子先吃,兔子吃完了,剩下的就到有机农场去堆肥,孩子们负责称重。第二件事就是我们学校今年创校第五年,我们没有买过纸。大家是不是觉得匪夷所思?一个学校没有买过纸,我们五年都用的是家长、社区和关心我们学校的朋友捐来的单面纸。

 

我们学校不是不产生垃圾,这个零废弃是一个逻辑意义上的零,它不是一个绝对值的零,还会是有一些垃圾。但垃圾的第一站去美术老师那里。我们有几个特别棒的美术老 师,他们可以完全把垃圾变成特别棒的艺术作品。

 

我们学校也是节约得比较离谱,垃圾桶都不是买的,都是快递纸箱改造的,孩子们也会做非常细致的分类。

 

我们这个学校虽然很小,但是也是整个社区的回收中心,每周一是我们的带可回收物回校日,孩子们会从家里面把各种各样的回收物带回来,会带矿泉水瓶、电子垃圾、电池和旧衣服。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回收角,每年还有两次的绿色事迹。我们的孩子不攀比,虽然他们的家庭都还算很好,但是经常就是大孩子的衣服就穿到小孩子身上,然后又穿到更小的孩子身上,所以整个学校,就是一个社区回收中心。

 

我们不光在学校里环保,因为我们外出特别多,所以我们走到哪,我们这个垃圾就捡到哪儿,所以我们是一个以捡垃圾出名的学校。举个例子,每年一年级我们会带孩子去苏州的洞庭山,苏州洞庭山,是御贡碧螺春的产地,我们第一年去的时候,在 2015 年的 4 月份,满山都是垃圾。

 

因为到了茶季,茶农要在山上差不多待七个小时,他们没有办法下山吃东西,他们四点钟上山去采茶,就会带上方便面,各种各样的快速食品,吃完垃圾扔得到处都是,我们就从山上捡垃圾,我们每天上山采茶,下山捡垃圾,捡完垃圾,我们跟村民一起来沟通说:能不能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减少产生的垃圾?我们第二年去垃圾就减少了很多,我们去年是第四年去,茶山上的垃圾只有第一年的 20%

 

我们去过四川,去过云南,去过海南,不管去哪里,总会有我们的孩子捡垃圾的身影,我们的口号就是:我们去过的地方,一定比我们去之前更干净。

 

上个月我们接待了一位特别特殊的客人,她是克林顿任期内美国教育促进会的一位委员,他参观了明悦学校之后,说这所学校领先我见过的所有学校 50 年。

 

引领绿色德育,特色铸就品牌

 河北省张家口市长青路小学校长 宋雅丽


 image.png


长青路小学从 1964 年建校以来,已经在生态文明教育的道路上走过了 30 年的历程。多年来,学校秉承点滴融入、氛围感染的教育理念,本着协同育人、着眼身边、心系地球的原则,坚持小事不小,贵在行动的教育行为,完善有效教育、注重养成的教育机制,使生态文明教育逐渐系列化、课程化、活动化、常态化,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不断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内涵,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经过长青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形成了生态文明教育品牌。

 

一是生态文明教育序列化,强化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序列德育。这是在对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从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围绕生态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根据各年级段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认识差异、接受能力,形成由浅入深,由低到高,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的序列德育目标,围绕目标形成不同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各年级按七路逐步实施,一年级以认识环境元素和绿色大地,如绿色大地我的母亲,宝贝的小水滴,小动物喜欢的家等,以身边常见的内容为素材开展践行活动;中年级以日常学习生活环境为题材,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如学习总动员,走进厨房,能源消耗知多少等为主题,让孩子们去寻求生活中的环境保护问题;高年级学生更多地融入大自然,去体验山川湖海的灵秀,领悟花草树木的情感,倾听鸟兽虫鱼心愿,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生活中许多司空见惯的小事,其实都与环境息息相关。

 

通过学习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这种具有超前性、渐进性的序列生态文明教育,由于内容丰富,针对性强,通过协同育人,实施序列生态文明教育,形成主题序列,年级生态文明教育序列,节日活动序列,奏响学生成长的六部曲,产生了突出的绿色德育效果。

 

二是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化,发掘德育课程的意义与价值。德育课程化是将德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方式、组织保障等,以课程视野方式的建构,用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课程管理,保证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实施,2010 年学校创立了绿色德育文化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组织有关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环境教育读本从计划与组织、总结与交流、实验与思考、收集与整理、游戏与反思、调查与统计、收获与评价、组织与排练八个板块进行编写。在教师讲授、家长参与中走进环境文化,去感知和理解绿色文化领域、绿色德育文化的内涵和结构体系。

 

学校以正常的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各种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绿色奖牌、绿色行动、绿色生活的方式全面实施,充分挖掘环境教育课程的内在意义与价值,深入浅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活动中参与、感悟、体验、经历,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感受环境保护教育的真正意义,实现了学生在学校课程中受益,在社会课程中成长。该课程获得河北省中小学生校本课程二等奖,我校教师所做的“伤心的纸”在张家口市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三是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化,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健康成长。依据序列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要求,让每个孩子在学校六年的学习投入与其身心成长相符的活动,我们实施“三三三”工程,即采用三种方式,搭建三个平台,实现三个目标。采用三种方式是指体验生活、艺术展示个性、创造挖掘潜能,搭建三个平台是指常规活动、主题活动、节日活动,实现三个目标分别为环保、低碳、和谐。这是近年来学校实施绿色德育,丰富其内涵的基本做法。一是常规活动,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开了一二三系列化德育绿色常规活动。一是指利用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融入珍惜地球资源、我爱绿水青山的内容,使学校环境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蔓延到社会层面中,二是指利用每周两天的休息日,开展绿色同行、聚绿同行,绿享生活活动,引导学生及家长节能有我、绿色共享,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培养学生合理存放生活垃圾、不乱倒污水等习惯,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等。将学校的环保教育与生活无缝对接,学校与家庭教育无缝对接。三是指养成三种行为,以自觉自为的好习惯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步达成培养目标中的三种行为,即:文明有序、谦让互助,干净整洁、爱护环境,适当取用、注重环保。

 

结合时代要求和教育要求,学校在学生与家长中开展以环境保护月,爱花护花、爱绿护绿、爱乡护城活动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做到期期有安排,月月有重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力争做到变道德灌输、行为控制为道德互动和活动体验,让师生家长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感悟、情景感受、价值辨析、道德审美等,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