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者 >

成都市郫都区:以良好生态环境支撑绿色发展

时间:2021-09-18 15:12来源:环境教育
导读:推动绿色发展,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精神,还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近年来,郫都区累计投入生态环境保护资金 12 亿元,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
  260亩湖水碧波如镜,6米间宽的环湖绿道像一条项链,串起绿地、花园、餐厅……位于德源街道的菁蓉湖已成为市民喜爱的“打卡地”。在距离菁蓉湖不足20公里的唐昌农业大公园,同样引得市民纷纷前来体验传统农耕文化,享受自然之美。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郫都区被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生态县”称号,并入选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地区。2017年以来,郫都区先后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全国碧水蓝天典范城市等称号;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区各街道(镇)全部获得国家优美乡镇命名,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态乡镇全覆盖。
 
  加速生态环境“双治”赋能升级
 
  推动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协调联动,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郫都区以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为抓手,全面打通基层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形成线上有人查、线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全区环境投诉量逐年下降,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
  优化网格体系,全域联动监管。在镇级环保机构全覆盖的基础上,郫都区整合各部门、各层级力量,将全区环境监管网优化调整为589个,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和200余名兼职网格员,完善“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无缝对接、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构建起“区+街道(镇、工业园区)+网格员+企业”四级联动的网格化监管体系。一级网格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统筹规范全区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通过检查指导和督查考核,督促各级网格履行职责。二级网格由属地环保办具体负责,对辖区进行日常监管,就近处理环境问题,靠前处置突发事件。三级网格由网格员担任“哨兵”,负责环境基础信息采集、日常巡查、环境问题发现上报等工作,把好防范环境违法的第一道关口。四级网格由企业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配合上级网格联动开展工作。
  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体系运行。摸清家底、找准问题、补齐短板,是确保生态环境治理落实落好的关键。为此,郫都区创新建立了“四张清单”管理模式,以“互联网+监管”为抓手,全面推进各级网格守土尽责。建立污染源清单,全面记录辖区内企业、餐饮、养殖等各类污染源,注明位置、类别、污染特征等信息,做到总体情况一目了然;建立风险隐患清单,以涉危化品、重金属企业和敏感区为主,梳理环境管控重点单元,有针对性加强巡查防控;建立管理责任清单,将污染源和风险源的巡查监管责任分别落实到主管部门、属地街道(镇)、村(社区)、网格员,确保每个环节有人盯、有人管;建立问题整改清单,汇总信访投诉、上级交办、巡查发现等多渠道环境问题,及时进行分类处置和“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这套管理模式的实践运用,提高了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效能,让监管体系的运行更加顺畅、目标更加明晰、协同更加高效。
  强化科技支撑,整体联动闭环。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大气环境治理,郫都区先后建成了15座乡镇微型空气自动监测站、5座重点区域大气臭氧自动监测站、2座工业园区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站,为精准寻找污染源头布下“天罗地网”,实现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为促进基层环境监管精细化提供科技支撑。同时,郫都区注重发挥大数据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赋能作用,将“大联动、微治理”平台与成都数智环境系统有效链接,结合“四张清单”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和环境保护两大网格化监管体系的同频共振,有效破解了“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难题。大力推进网格终端巡查、实时监控、信息集成共享运用,从上至下分别建立市级任务交办流程和日常巡查处置流程,形成“市级系统指挥派遣——区级平台分发交办——网格处置反馈”的衔接闭环、“前端发现报告——网上分流移交——部门联动处置——全程跟踪督办——办结回访问效”的监管闭环,一些多头治理的环境问题得以“一站式”解决,切实提升了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市民环境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提升
 
  推动绿色发展,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精神,还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近年来,郫都区累计投入生态环境保护资金12亿元,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区域环境质量逐年提升。2020年,全区空气质量达290天,同比增加14天,圆满完成“十三五”和年度空气质量目标任务,是2013年实施空气质量标准以来的最好水平。境内主要河流水质连续多年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饮用水水源水质常年保持100%达标。
  蓝天保卫战全面深入。贯彻“大气十条”,深入实施“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霾”六大行动。聚焦全区禁燃,拆除全部117台燃煤锅炉,55台天然气锅炉完成低氮燃烧装置技术改造。聚焦臭氧污染治理,对全区272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实行“一厂一策”管控;40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运行正常。聚焦移动源治理,加强柴油货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监管,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聚焦扬尘精细化治理,对符合条件的建筑施工项目全面安装扬尘在线视频监测系统,342台运渣车全部纳入GPS监管;加大环卫作业设备投入,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1.45%。聚焦科技治气,积极构建区域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境内空气子站实现全覆盖,严格实行各街道(各)空气质量月排名考核,不断提升强化管控效果。
  碧水保卫战有序推进。全面落实“河长制”责任,建立“三级党政领导,四级河长管理”,覆盖区、街道(镇)、社区(村)的水环境长效管理组织体系,各级河长全年巡河77998次,问题整改完成率99.01%。徐堰河、唐元街道临石村巾帼护水队入围全市“最美河湖”6强和“最美护河人”10强。深入开展河渠污染治理,实施东南片区、西北片区水环境治理工程,完成绕城外15段黑臭水体353个排污口问题治理。扎实推进水源保护地规范化建设,狠抓生态搬迁实现水源保护区内固定污染源“全面清零”,建成物理隔离和生物隔离相结合的水源河道防护隔离设施约82公里,水源保护区内15座桥梁上全部设置隔离设施、防撞柱和桥面污水收集系统,在水源保护区内部及周边设置警示标志标牌2964个,完成水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升级改造,视频监控点位增至111个。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标准化建设,14个镇级水厂全部关闭,自来水入户率达91.23%。推动成都市修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考核激励方案,年度激励资金上调至1.12亿元/年,增幅60%。
  净土保卫战持续发力。有序推进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分类管控、风险防范等工作,全面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疑似污染地块调查监测、拟变更用途地块土壤调查、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周边土壤调查等项目,对全区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等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完成疑似污染地块土壤调查和省控、市控重点监管企业监督性监测,所有点位均符合第二类用地型标准,部分达到第一类标准。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将全区30.5608万亩耕地划分为四个质量等级(即:一等地占比为25.3%,二等地占比为33.3%,三等地占比为34.4%,四等地占比为6.9%),并在德源街道永光村、三道堰镇炮通村、唐昌镇横山村建立3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为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严格实行拟利用土地土壤事先调查,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可控。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持续加强。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促进农业绿色高效利用。大力推动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有机方向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回收处置率达93%,建成绿色生态原料基地10万亩、高标准农产品基地30万亩。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百村整治、万户清洁”行动,扎实推进“四清四改”“三大革命”工作,打造出战旗村、先锋村、石羊村等一批院落美、产业强的人居环境示范村,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6.1%、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覆盖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置覆盖率达96,7%,2019年“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达标村占比为95%。着力挖掘和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特色品牌,实施“特色镇十林盘十文化遗产”工程建设,“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成功申报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环保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持续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标准,大力推进雨污分流建设。新建成都合作污水处理厂三期、三道堰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团结第二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4万吨/日;对成都合作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团结污水处理厂(含一、二厂)进行提标改造;在全区开展雨污水管道建设工程,建设雨水管道长度28150米,建设污水管道长度53382米;针对堵塞、破损、塌陷、渗漏、管径小等问题实施病害管网改造工程,改造雨水管道长度82856米,改造污水管道长度108875米;新建污水泵站3座;在犀浦街道、安靖街道建设污水主管1316.4米,支管131.5米;在团结街道小城镇及影视基地建设雨水沟4419米,雨水管道6720米,污水管道14975米,清掏雨污水管道44575米。
  “水波荡漾,白鹭飞翔,极目远眺,唯见山峦连绵,仿若身在画中。”阳春三月,三道堰徐堰河畔生态湿地吸引不少摄影爱好者驻足采风,捕捉镜头下的自然生态之美。触手可及的“绿色福利”,得益于郫都区近年来持之以恒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支撑。
 
  (图文由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政府提供)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