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智库 > 专家动态 >

周宏春:深刻把握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时间:2022-07-06 12:26来源:一财网
导读: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均要求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解这一理念,可以有三个层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对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均要求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解这一理念,可以有三个层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对现象关系,也可理解为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还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

以人与自然和谐为首要。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三个阶段。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揭示了生态与文明的内在联系。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才滋养人类、哺育人类、启迪人类。无数事实证明,人类什么时候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人类社会就会健康持续发展;什么时候试图凌驾于自然法则之上,结果都将遭到自然界报复。对此,恩格斯早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空间布局以自然为师。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统筹国土开发、经济布局、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人是自然界生物系统中的一员,要汲取阳光、空气、水源、食物等必需品,是“呼吸着自然力的人”。资源环境生态一体三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以绿色发展为基础。绿色发展也是发展,是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发展;既不能脱离生态环境发展经济,也不能没有发展基础只顾生态环境保护,而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开展生态设计,施行清洁生产,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降低物质和能源消耗强度,推进经济活动生态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推动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保护地球家园为根基。守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地球是人类母亲,我们必须保护这个唯一家园。“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质量影响人类生命安全,一些疾病的发生与蔓延源于环境污染;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赖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要按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思想,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坚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安全底线,不断增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保障生态安全。念好“山水经”,拓展生态空间、生态容量及生态承载能力,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以生态有价为观念。绿水青山,本质上是由森林、草原、湿地、农田、荒漠、河流、湖泊、海洋、城市等构成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湿地、海洋是最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农田和城市是最重要的人工生态系统。按联合国《千年生态评估》,地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供给、调节、文化、支持等四类23种。其中,供给功能主要有提供食物、淡水、生物质、基因资源等;调节功能是气候调节、水文调节、授粉等;文化功能是精神和宗教价值、教育与生态旅游等,支持功能是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动物栖息地等。生态系统功能,可以转化为财富、转变为金山银山。价值核算是手段,转移支付是途径,让绿水青山守护者、建设者得到应有的报酬,生态环境才有持续性。

美丽中国是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中国是重要标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本特征,提供丰富优质生态产品是重要任务。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大漠孤烟等景观均是金山银山。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因地制宜,做强生态弱项、补齐生态短板、增进生态福祉,使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拓展,生态惠民的动能更强劲、成效更彰显。做好“山水”大文章,画好“山水画”,通过推进生态修复保护,浓墨重彩绘就绿水青山,为美丽中国夯实绿色底色。唱好“山水戏”,创作生态文化,贴近百姓生活,发自群众心声,通过打造绿色家园,彰显山水风光、地域风情和乡土风俗,为居民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让人们看山望水忆乡愁。

以民生为本。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重要任务,统筹考虑短期与中长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让人与自然相得益彰、融合发展。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加快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既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找准着力点,也为美丽中国建设找到生态路径。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让山川秀美,让河水清澈,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以永续发展为追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可持续发展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突破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思维,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能力,实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心培育、合理利用、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从长远看,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基础,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会持续稳定、不断增值,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将绿水青山打造为金山银山,使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互利多赢。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引领全球治理,在全球疫情和气候危机中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做全球生态文明的建设者、贡献值、引领者。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