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加强顶层设计,用制度规范、约束和激励师生,绿色成了校园管理运行各环节的底色。学校先后获评国家节水型高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文/陆志群)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淮安。学校创办于1958年,是省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建有黄河路和科技路两个校区,占地500余亩,绿化总面积约95000平方米,绿化率达45.5%。学校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绿色校园文化,将生态文明有机融入到育人的方方面面,在提高校园的环境品质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健康生活理念的传递、人文理念的塑造以及社会责任的培养,真正起到润物无声、润人无形的良好效果。
以绿养眼
学校绿化设计巧夺天工,春有桃红柳绿,夏有百花争艳,秋有枫红菊香,冬有梅傲松青,平面与垂直相交,树木与花卉并存,盆栽与地栽互补,大片绿地与精致景观结合,四季别样,相映成趣。
置身学校中央景观区,映入眼帘的绿既是婉约的,又是奔放的。一条淮河微缩景观带至西北蜿蜒流向东南,绿柳婆娑,疏影斜斜,水草蔓菁,静谧美好;“淮水”两岸,花团锦簇,点绛流丹,虫鸣鸟叫,绿意张扬。从桐柏山到洪泽湖,淮河流经的重要山峦峡口与人文历史垒石刻字。远处,取运河与淮河之势的两条读书长廊——“运河廊”“淮河廊”,飞跃南北,纵贯东西,掩映在葱茏的花木间。暮春时节,一年一度的校园诗会如约开展。一丛丛、一树树海棠迎风摇曳,竞相绽放,灿若云霞。花下,同学们诵读《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伟人崇高的精神风范在琅琅书声中代代相传。
近年来,学校持续开展环境维护与提升行动,见缝植绿、优化配置。据不完全统计,校园现有乔木206种、灌木136种、花卉58种,绿色草坪3万多平米,校内时有野鸭、斑鸠、猫头鹰、白鹤等野生动物出没,校园生态和谐的画面徐徐展开。
以绿筑基
环境优美、个性鲜明的校园是无声的课堂,潜移默化影响师生的品行,唤起强烈的心灵呼应。2013年,学校科技路校区破土动工。校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王建国教授主创规划设计,以“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动感校园”为设计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倡导生态、环保、节能。建设过程中,自然通风系统、地源热泵系统、中水系统等绿色节能设施广泛应用,贯穿全程的绿色规划设计、绿色建造、绿色营运,成为创新型绿色生态环保校园的典范。校区建筑获评全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和教育部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传承校园建筑的“绿色根基”,一直以来,学校持续开展节水、节电、节能等提升行动。2020年全年,全校标准人数人年均用水量25.48m³,远低于《江苏省林牧渔业、工业、服务业和生活用水定额》的高等教育45m³(先进值)标准。2022年,依托屋面资源,学校与电力部门合作共建1000万元光伏发电系统,在享受电价优惠的同时,双方共享信息数据,共同开展新能源相关课题研究,推动绿色能源项目科研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标准化。
学校逐步完善水电管理办法、路灯管理规定、空调使用管理规定等制度,加强顶层设计,用制度规范、约束和激励师生,绿色成了校园管理运行各环节的底色。学校先后获评国家节水型高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以绿促教
学校以绿色文明理念为指导,打造“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选修课程”多维课程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各环节,提升育人质量。“同学们看,这是芍药的根,经过处理后,就是中药材中的白芍。它具有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春末夏初,校园芍药竞相开放,不少专业课从教室搬到了室外,教师利用校园现有资源,开展实境课堂教学。结合医学类高职院校特点,校内广泛分布着芍药、连翘、山楂、枸杞等一百多种药材。课堂就地取材,教学成果显著,学生实践能力不断增强,专业知识不断精深。
春植树、夏浇灌、秋除草、冬穿衣等校园“绿色行动”结合劳动教育、美育等公共基础课程连年开展,学生用双手美化校园,身心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在劳作中收获成长、茁壮成才。深入《生态文明》等选修课堂,学生围绕节约教育、环保教育、国情教育、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等内容,感受“生生不息、态美自然”。翻开《学生手册》,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是大一新生入学的必修课……绿色理念与教育教学结合,学校应届毕业生护考通过率连续多年达99%以上,学生屡次在国家技能大赛上拔得头筹,德行正、专业强、技能精是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普遍评价。多门课程立项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制定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的教学标准和简介。
以绿育心
从一草一木到一砖一瓦,从一餐一食到课堂内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绿色已深入师生心灵,融入日常生活,化为行动自觉。
在校园,“宥马”健康运动蓬勃兴起,“太极拳+易五六八(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风靡,“夏日26℃+”“青春‘食’光 拒绝浪费”“变废为宝”“小瓶大爱”“关灯行动”等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师生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积极“光盘”打卡,自觉践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出行。废旧衣物变成了精美书包,一次性吸管编成了收纳盒,可回收物品交易筹得的钱款全部捐赠给了经济困难学生。爱惜粮食、杜绝浪费、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理念已蔚然成风,绿色低碳在成为习惯的同时,强烈的爱与社会责任感悄然萌芽。
在校外,“暖冬行动”“返家乡”、暑期“三下乡”……数以万计的学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走进社区基层,深入医疗、养老、康复机构,传承“护爱生命、修身明理”校训,践行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弘扬“融洽共处、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绿色发展理念,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传递爱心善意,彰显责任担当,筑牢社会的绿色健康屏障。
(作者为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