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范实践 >

杭州:以环境教育基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22-01-07 11:01来源:环境教育
导读:多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一直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自2000年起就开展的绿色创建活动,引领着杭州市生产生活的绿色化潮流...

西溪湿地博物馆湿地植物分类活动
文 / 王 岢
        多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一直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自 2000 年起就开展的绿色创建活动,引领着杭州市生产生活的绿色化潮流。2003 年启动的生态市建设工作中,以绿色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绿色医院等为重点的“绿色细胞”工程又被列入省、市、县(区)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成为各级政府领导的年终考核计划指标,进一步促进了绿色创建工作的深化和细化。
        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是做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工作的重要保障。杭州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通过多年努力,建立了市、区两级文明办、生态环境、教育部门“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协同机制,搭建了创建、评比、活动、比赛等多种有效载体,形成了省、市、县(区)三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体系,创建工作列入年度美丽浙江和省市生态环保目标责任考核。杭州市通过组织开展创建单位调研、向国内其他地市学习等方式,吸收各地优秀做法,结合杭州实际情况,今年上半年,发布《杭州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和《杭州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评分标准》,明确了全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认定和管理要求,确保工作深入、有效推进。 
        精心组织,加强引导,是做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结合各阶段的环保热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众开放活动。一是加强工作指导,集中组织活动。通过线上指导,线下座谈的形式,市生态环境局对每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内容进行优化,帮助其总结提炼特色,优化参观线路,丰富体验内容。同时,在暑期、环保节日等时间节点,集中组织环保主题系列活动等。2010—2021 年第三季度末,仅省级以上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累计接待参观人次 4609 万人。二是加强宣传发动,吸引公众参与。市生态环境局以及各开放单位都充分运用省市媒体,部门微博、微信,以及网络直播平台等媒介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单位信息和参观内容等进行宣传,提高了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工作的影响力。三是加强典型示范,促进基地交流。市生态环境局从 53 家杭州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精选 31 家最具代表性的基地,将基地环境教育功能和特色做法等内容制作成册,并印刷 1000 份,向全市环境教育基地分发,促进基地单位的学习和交流。
        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是做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工作的重要前提。市生态环境局鼓励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开放方式,组织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活动,在各地、各单位的积极探索下,许多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收获了公众的大量好评。一是将基地特色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连续七年举办杭州市中小学生“低碳改变环境”系列科学主题活动,覆盖杭州各县 ( 市、区 ) 中小学,上百万青少年参与受益。自编自导自演《新卖炭翁》《天下无贼》《爱丽丝梦游仙境之致命元素》《等蜂来》等 12 部低碳主题科普剧,并有多部科普剧获得国内外各类奖项。二是将参观安排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生态环保中心工作的宣传进行结合。余杭区环境监测站为参观公众开设“环保小课堂”和采样、分析、监测一条龙体验活动,让公众有机会了解大气、水质监测全过程和杭州市环境状况,普及了环保科普知识。三是将基地参观与网络宣传相结合。2020 年,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组织部分基地通过“导游讲解”的方式进行视频录制,利用网站以及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引导公众进行线上参观,累计“参观”人次达 26 万之多;引导天子岭环境教育基地通过抖音发布垃圾分类主题短视频,将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知识融入短视频中,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指导临平净水厂在天目新闻网络平台开设“大花园下藏着个净水厂”直播活动,在线吸引了 25.4 万人次参与。
        整合资源,多方联动,是做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工作的重要途径。借助王牌节目,扩大基地影响力。2019 年,天子岭环境教育基地与浙江卫视王牌节目《奔跑吧》合作,以“奔跑吧,环保”为主题,聚焦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朱亚文、王彦霖、郑恺、白宇等明星通过参观生态公园和垃圾填埋场,体验清洁直运和资源化利用一线岗位,感受天子岭人在城市垃圾处置上的努力与不易,利用公众人物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传播环保“好声音”“正能量”。节目当晚取得了实时收视冠军,首播 24 小时网络播放量破 2 亿次,斩获全平台热搜 30 个,“奔跑吧”主话题阅读量突破195亿次,讨论度高达8750万次,“垃圾分类”拿下微博热门话题榜第一,引发全民关于环保行业和垃圾分类的热议。借助高校力量,培育基地环境教育队伍。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与中国计量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组建浙江生态研究院,为杭州馆培养生态科研和教育人员;并与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合作,建立一支上百人的生态教育志愿者讲解队伍。环境教育、科研人员和志愿讲解队伍的壮大,为公众在杭州馆学习生态科普知识、提升环境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借助多方协作,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杭州市植物园与浙江省林学会、《杭州日报》、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等合作,以“科学松果会”桃源里自然中心”“自然图书馆”“绿马甲”为线上线下平台,针对中小学生春秋游、社会实践活动、夏冬令营等形式,开展土壤检测、动植物观察、自然体验营等活动,让学生从亲近、观察大自然到热爱保护大自然。        
        截至目前,共创建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2 所、全国环保科普基地 4 所、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24 所,市级环境教育基地 52 所。涵盖博物馆、风景名胜区、自然公园、工业企业、农业基地、生态特色乡村等拥有环境特色资源的场所,遍布杭州各地。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作为面向群体最广、类别最多、互动性最强的绿色细胞工程,成为杭州市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载体。
        为了更好地做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工作,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将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通过数字化改革促进基地知晓度。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正积极筹备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数字化改革,拟在“浙里办”平台打造杭州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掌上游,公众通过手机就能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位置、概况、活动内容查询和预约服务,还能对基地的服务和路线安排等进行评价。二是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管理水平。发动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文明办和教育部门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日常监管和不定期检查,以及日常管理能力、现场讲解、安全防护和路线安排等方面的指导,并为基地单位建立交流平台,促进各基地单位的能力提升。三是培育精品和示范基地。在不同类别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分别选取1~2家环境教育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讲解生动、环境管理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单位作为精品基地单位重点培育,打造杭州市特色和精品示范基地项目。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生态环境宣教信息中心)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