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范实践 >

对安徽省创建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的思考

时间:2021-08-27 14:52来源:环境教育
导读:  安徽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既有典型经验,又有明显不足。要切实把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的作用发挥出来,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有力抓手。...
文 / 毛俊华
 
  生态环境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日前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着力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积极引导基础好、有条件、有意愿的单位,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场馆,面向公众开放,发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社会服务功能。要求到2025年年底前,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至少1个生态文明教育场馆。
  为对标对表《行动计划》,切实做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准备开展省级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工作。为加快创建工作的开展,尽快拟定“安徽省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笔者深入阜阳、铜陵两市就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创建、管理、资源现状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
 
  两市的典型经验做法
 
  阜阳、铜陵两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绿色创建工作,在人员、经费、政策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创建工作需要。
  阜阳市生态环境局以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为抓手,创新开放方式,丰富开放手段,在全市营造浓厚的开放氛围,开放活动对民众生态环境知识的普及和意识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0年,阜阳市有生态环境部、住建部联合命名的第二批设施开放单位14家,第四批设施开放单位8家,目前,全市共开放23家环保设施单位,常年在微信公众号、电视频道、公交电视、当地报纸向全社会公示开放单位名单、预约电话等信息,方便公众提前了解开放情况。
  阜阳市生态环境部门还积极开创特色做法:如总结推广“四步法”(集中介绍、现场参观、有奖竞答、拍照留念)开放流程;创新宣传产品,畅通公众参与渠道。2018年原创开发了大气网格化监管平台、环境监测、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等漫画,2020年开发了H5、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包含设施单位名单、接纳能力、联系电话、导航定位、动漫视频等信息,长期固定在阜阳市生态环境局微信公众号首页,方便公众查阅,随时电话预约,公众参与更直接、高效;对符合条件的设施单位实现全开放,全面覆盖8县(市、区);建立约谈工作机制,及时帮扶和推动整体工作。
  铜陵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体育局、文明办、妇联等部门,全面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多措并举,进一步推动绿色创建工作向纵深开展,加大在全社会的宣传推广力度和广度。深入推进“绿色创建”,加强公众生态环境教育,近年来创建成果丰硕。2019年度开展市级“绿色家庭”评选和创建第八批市级“绿色学校”活动,组织荷花塘社区申报创建省级绿色社区。春晓小学、中职中心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铜陵海螺生活垃圾处理项目被评为省级“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6户家庭获得省级“绿色家庭”称号。推动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市十二中滨江校区等学校先后组织300多名中小学生走进新民污水处理厂、铜陵海螺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近距离参观体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环境监测工作,进一步增强了中小学生生态环境意识。
  铜陵市推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倡导环保志愿活动和环保实践活动,铜官区委统战部、鹞山社区等一些单位、社区和志愿者组织,积极开展清理整治环境、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等环保志愿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自然、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文明风尚。市义善行志愿者协会联合市四中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举办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与竞赛、学生入户宣讲、垃圾分类实践等系列活动,以此带动广大市民自觉做到垃圾分类,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研究制定了“铜都绿色卫士”队伍建设方案,会同市文明办、团市委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和《铜陵日报》发布信息,面向全市首批公开招募150名“铜都绿色卫士”,组建了“铜都绿色卫士”队伍。
 
  存在的问题
 
  对两市调研后发现在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工作中存在很多共性问题。归纳如下:
  一是制度建设方面。在环境教育基地创建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机制,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随机性比较大,个别地方教育部门对创建绿色学校缺少积极性。比如,阜阳市2012年以后就没有再进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二是经费保障方面。除了缺乏制度保障以外,主要是经费得不到保障,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基地经费预算,所开展的创建活动都是从其他经费(宣传经费、信息发布经费等)中挤出来的。比如,铜陵市为了激励创绿活动,每年从宣传经费中挤出一部分用于奖励省级及市级绿色学校及环境教育基地。
  三是能力建设与创新方面。绿色创建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专人负责创绿工作,人员缺乏交流培训;缺乏创新,管理部门与创建单位沟通交流少,基本都是授牌了事,没有起到环境教育基地本应该达到的社会效果。
 
  下一步工作建议
 
  首先,要提高认识,使各地充分认识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行动计划》,切实认识到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是对公众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提升生态文明意识的一个重要平台。能有效助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并广泛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共识基本形成。
  其次,制定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创建管理相关规定,以便规范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在学习兄弟省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安徽实际,与教育、住建等相关部门加大会商讨论力度,在不同层级的地市进行实地调研,在管理办法的制定中从源头解决一些一直存在的问题,如经费不足、省级资金奖励缺位、人员不专等。不断修正完善内容,最终研究制定既符合安徽省现状也能满足未来发展趋势的管理办法。
  再次,加强省级层面的管理与指导。对环境教育基地要实行长效动态管理,对基地的运作、宣传教育效果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要有奖罚措施,不能创建结束了,干与不干、干得好与不好都一个样。对省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在业务指导上要提出明确要求和可量化的指标,而不是授牌完事大吉;对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在创建工作上表现突出的可予以通报表彰,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要加强教育基地人才的培养。省市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多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对学习培训要有计划、有规划。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创建部门的沟通联动,了解他们的所思所需,尽可能地为一些可行的但存在困难的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撑。要切实把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的作用发挥出来,使其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有力抓手。
 
  作者单位:安徽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