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期关注 >

轩荣萍:环境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时间:2021-08-19 11:25来源:未知
导读:有着 30 多年教坛生涯的轩荣萍说:自己做得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一粒绿色种子,成就他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

利用课间的闲暇时间,轩荣萍老师带着同学们辨认陈列在连廊中的动物标本。

文 / 王彬彬

  她参与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云南高黎贡山、武汉市、洪湖市六地《环境教育》读本的开发和编写,帮助五所学校从零开始创建绿色学校和国际生态学校。
 
  支教期间,她将一所默默无闻的山村小学打造成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彰的节能减排示范学校。
 
  她从事环境教育研究和推广25年。参与武汉市小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率先提出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她是湖北省第五届环境保护政府奖获得者、武汉市第三届环保大使、武汉市环境教育先行者轩荣萍。
 
  翻山越岭,指导山区开展环境教育
 
  轩荣萍常说:“做环境教育,不需要豪言壮语,而是要踏踏实实做几件实在的事。”关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环境教育,就是轩荣萍做的实在事。
 
  2000年初冬,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委托,轩荣萍和团队的几位老师前往湖北来凤县三胡镇希望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工作,那时没有高速公路,她们乘坐长途汽车经过17小时的颠簸,于次日早晨6:30到达来凤城关。望着她们疲惫的面容,负责接待的团委书记打算让她先休息半天,但是她想早些看到师生,早些走进课堂,于是马不停蹄地来到学校。
 
  听说省城的老师来了,十里八乡的老师们都赶了过来听轩荣萍的环境教育课,有趣的设计、幽默机智的教学语言,令学生们陶醉、痴迷,也让听课的老师们赞叹。孩子们说:“从没上过这么有趣的课。”
 
  来凤教育局的领导说:“您为我们偏僻的山区吹进了环境教育的清新之风。”县电视台的记者全程跟踪报道了这次环境教育课,社会反映良好。从来凤返汉,行程是白天,汽车在狭窄的山路上盘旋,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深谷,想着来时的那晚,汽车是在黑暗中行驶在这样的盘山公路上,心中突然感到一阵后怕。
 
  十几年来,轩荣萍的足迹踏遍了湖北来凤、英山、洪湖,湖南保靖、花垣、凤凰,江西吉安、遂川,云南高黎贡山,四川茂县,山西左权等边远山区的农村学校,在乡村小学她与当地的老师同吃同住,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课堂上她教育学生珍惜家乡的青山绿水,保护家乡的稀有资源,带领孩子们做环保游戏和环保工艺品。与当地学校的领导分享结合农村学校当地特点开展环境教育的方法,指导老师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妙招,并亲自上环境教育示范课。
 
  由于山区条件艰苦,山路崎岖,汽车颠簸,轩荣萍晕车严重,一路上呕吐得翻江倒海,同行的志愿者调侃:“你这是把一切都贡献给山区了。”她笑着说:“身体虽然难受,心情却十分愉悦。”
 
  支教援教,在偏僻地区打造节能减排示范校
 
  见到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她一心想为偏远地区孩子多做点事情。
 
  在2006年武汉市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她积极报名到黄陂最边远的山区——蔡店区中心小学支教。踏进简陋的校园,眼前是陈旧的教学楼,蝇虫遍布的旱厕……没有食堂,没有开水,路远的学生中午啃一个凉馒头或是嚼一包干脆面就解决了一餐。这里是革命老区,是李先念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勤劳、淳朴的民风依旧传承,老师们靠一块黑板两支笔,坚守着三尺讲台,教育着老区的新一代。目睹这一切,轩荣萍心中沉甸甸的,她决心为生长在红土地上的孩子做点事情。在那些日子里,她除了完成学校教学工作外,还带着孩子们考察当地自然资源,她对孩子们说,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家乡的青山绿水,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不要轻易破坏了。
 
  她利用到山东皇明太阳能基地学习的机会,向集团老总反映农村学校的艰苦,回到支教学校后,又多次写信,终于争取到皇明太阳能集团捐赠的一组太阳能热水系统,让在学校住宿的山村孩子一年四季用上了热水。
 
  她多方奔走,争取到市区政协、能源办和民间资金的支持,为学校建造了一座40立方米的沼气池及循环冲厕系统,实现“猪(粪)—沼—菜”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
 
  在她的精神的感召下,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给学校捐赠一座太阳能路灯,江岸区教育局为学校送来一座焚烧废纸、枯枝落叶的茶水炉……
 
  在政府和社会多方努力下,学校环境和孩子们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一所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生态校园”初具规模:地里有菜,圈里有猪,食堂里两元一份的伙食有荤有素。学生宿舍前的太阳能路灯通宵照明,天气好时太阳能热水用不完。学生不仅有了实践活动基地,还有进行可再生能源教育的活教材,昔日默默无闻的简陋校园变得生机勃勃。正因如此,该校成了“湖北省绿色学校”“武汉市绿色学校”,还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节能减排示范学校。
 
  办学条件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要变化。轩荣萍和学校领导一起带领老师们开始了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多篇论文在武汉市获奖,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专业知识得到明显提升。
 
  学校的变化,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国环境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武汉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对学校的发展做了报道。
 
  学校的引领,对当地新农村的建设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蔡店镇全部换成太阳能路灯。
 
  支教时间是短期的,但对学校的影响是长远的。轩荣萍当年播下的绿色种子,如今已根植于学校师生的心中,“绿色”“生态”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后来的校园改建中,学校秉承节能减排的原则,尽量做到教室自然通风、自然采光。

轩荣萍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凤仙花。
 
  持之以恒,了解长江保护身边环境
 
  环境保护,要从了解身边的环境开始。
 
  20世纪90年代初,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白暨豚馆饲养着一头叫作“淇淇”的白鳍豚。轩荣萍带着育才小学的孩子对它进行了为期五年的跟踪观察和社会宣传,还聘请国内外豚类专家来校讲座,从此,“淇淇”的命运牵动着一群人的心。
 
  2001年,她带领孩子们参加武汉市环保局组织的暑期“长江环保行”活动,对武汉—宜昌段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考察,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孩子们对长江水生动物的了解,孩子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感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宣传,告诉人们:保护白鳍豚,就是保护长江水;保护长江水,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2002年7月18日,得知“淇淇”离世,她带领武汉市32名环保小卫士看淇淇最后一眼,大家手捧鲜花,育才小学马婕同学代表大家读了《给淇淇的一封信》,倾诉了孩子们对“淇淇”的深情和不舍,表达了继续保护“淇淇”的同伴的决心,此举让现场的每一个人热泪盈眶。
 
  2011年,轩荣萍从武汉市育才小学退休,有着副高职称和市学科带头人资格的她,婉拒社会培训机构的高薪聘请,毅然选择回归学校,继续从事她挚爱的环境教育,她先后去武汉市经济开发区育才分校(奥林小学)、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华侨城小学指导学生开展生态环境实践活动,帮助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国际生态学校。
 
  环境保护,要从保护身边的环境开始。轩荣萍参与长春街江豚学校的策划和建设,带着孩子们参与保护江豚的活动,策划并组织学生到江滩观鸟、捡拾垃圾,向市民宣传保护长江水,去社区宣传指导垃圾分类活动。
 
  有着30多年教坛生涯的轩荣萍说:自己做得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一粒绿色种子,成就他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她将永远奔跑在环境教育路上,做环境教育的追梦人。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