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期关注 >

水清岸绿,黑鹳飞来

时间:2022-04-08 14:53来源:环境教育
导读:从垃圾成堆到“黑鹳之乡”,拒马河流域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从环境意识淡薄到主动保护动物,居民保护意识逐渐提高;从栖息地割裂到动物廊道修复,京郊生物多样性逐渐丰富。...
        当初冬的太阳刚刚升起,拒马河尚未结冰的水面上还翻腾着白色的雾气。河水清澈见底,水底的鹅卵石和水草清晰可见。此时,一只只黑色大鸟不断降落水面,鲜红的长嘴、长腿、眼斑都格外醒目。它们或引吭高歌,或不停地扇动着翅膀,一幅热闹生动的场景。
        “1、2……16、17,17 只。”河边的芦苇荡里,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队员们激动地数着。从 2000 年开始在拒马河边保护黑鹳以来,这是他们第一次拍摄到如此大规模的黑鹳“相亲”场景。
        从 20 年前的三五只,到如今高峰时最多的70 只左右,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队员们见证了黑鹳种群的繁衍变化,也见证了京郊一带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
 
        从垃圾成堆到“黑鹳之乡”,拒马河流域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黑羽白腹、红喙红腿,在河湾浅滩间,时而优雅涉水觅食,时而成群结队翱翔天空,体态优美、活动敏捷,它们就是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
        作为对生境极为挑剔的环境指示性动物,黑鹳不仅要有合适的筑巢条件,而且觅食水域也要食物丰富、水质清澈。目前,黑鹳在全球仅有约 3000 只,我国约有 1000 只。
        在北京,黑鹳主要的栖息地之一是房山区的大石河流域和拒马河流域。“拒马河一带的山体是喀斯特地貌,黑鹳恰恰喜欢把家安在裸露的岩石峭壁上。拒马河以浅水、浅滩为主,符合黑鹳取食的特征。”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介绍说:“从现在起到明年 2 月,是黑鹳集群‘相亲’的阶段。大概明年 3 月初,黑鹳开始修复巢穴,3 月中下旬开始产蛋,4 月就孵化小鸟了。”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目前北京的黑鹳种群数量稳中有升,达到 100 只左右。黑鹳还从房山扩散到门头沟、大兴、海淀、丰台、怀柔、密云、延庆等区。不仅如此,河北的保定、石家庄,天津的北大港及海岸线附近的河流和滩涂,都有黑鹳的身影。
        然而,20 年前,李理和团队成员刚驻扎拒马河畔时,这里的黑鹳数量只有三五只,生态环境也远非现在的状态。
        那时候,河畔两岸堆满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水面上停放着许多竹筏和快艇。有的老百姓为了洗车,甚至还会把车开到河床上。
        如今,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不断完善,人们的环境意识也逐渐提高。拒马河不但有水了,河边的垃圾也不见了。来此繁衍生息的动物越来越多,拒马河的生态功能也越来越好。
        房山区生态环境局环境管理科负责人梁新介绍道,为了守护好自然生态,近年来,北京房山大力推进碧水攻坚战,对大石河、小清河、拒马河流域全面摸排建账,严防企业偷排。目前,拒马河张坊大桥断面水质达到Ⅱ类,而大石河在今年也达到Ⅳ类水体标准。
        下一步,房山区生态环境部门将进一步提高辖区内水环境质量,让这里再现“碧波荡漾、绿水环绕、水中有鱼、空中有鸟”的景象。

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常常会救助一些受伤的野生动物,将其治疗痊愈后放归野外。图为李理给被救助的黑鹳演练捕鱼本领,锻炼其适应野外生存的环境。
 
        从环境意识淡薄到主动保护动物,居民保护意识逐渐提高
        因为在京郊一带从事野生动物保护与巡护工作,李理和他的团队一开始没少被误解。但李理一直记得老师——中国动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说的一句话,“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同时尽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最开始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时,李理和团队的办法是向当地老百姓发放传单和宣传页。但是,李理发现,这种做法的效果并不好。“很多老百姓都把传单当作垫座位的纸,要么就是当废品卖掉。日常生活中,他们还是该打猎打猎,该驱逐驱逐。”
        后来,李理和团队在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机构的帮助下,开始寻求如何强化宣传效果、如何让老百姓发自内心地开展保护行动的答案。通过实践,李理和团队有了新收获:只有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保护野生动物才不是一句空话。
        拒马河两岸有一些锦鲤鱼养殖户,他们一度被黑鹳常来觅食所困扰。李理介绍,“锦鲤鱼经济和观赏价值高,单条平均售价高达上百元。而黑鹳一次能吃四五条,有时甚至五六条,养殖户们损失巨大,苦不堪言。”
        后来,李理给养殖户提建议:加高鱼塘高度,让黑鹳无法“唾嘴可得”。结果效果十分好,再也没有发生养殖户用鞭炮驱逐黑鹳的现象了。
        借助当地的旅游热潮,拒马河畔还曾经出现过很多“野味餐厅”,主打河里游的鱼虾,山上跑的野鸡、兔子等。但是,因为竞争同质化以及经营时节的短暂,“野味餐厅”的生意并不好做。
        为了说动这些老板放弃野味,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找到其中一家餐厅的老板董海,动员他将“野味餐厅”变为“生态餐厅”,由保护站四季都有生意。
        刚开始,董海还持观望态度,但等他的“生态餐厅”重新开张,门口摆上了鸟类知识宣传板,店里的菜单也焕然一新后,生意比以前好多了。
        “后来,老板们争相找上门来,请我们帮忙将餐厅变成‘生态餐厅’。”李理说。老板们的保护意识逐渐提高,因为他们明白,如果河里的鱼和山上的野生动物没有了,游客不来,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

巡护中的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救护队员。
 
        从栖息地割裂到动物廊道修复,京郊生物多样性逐渐丰富
        “守护黑鹳 20 年,我们不仅守护与见证了黑鹳的繁衍与变化,也见证了京郊一带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李理感慨地说。
        前几天,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团队回收了放置在房山、延庆、门头沟等地的 120 余部红外检测相机。相机拍摄到的内容,令李理和团队惊喜异常——包括斑羚、狍子在内的多种野生动物的身影出现在照片中。
        斑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生性胆小以及栖息地被割裂成小块,在北京郊区难得一见。近年来,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逐渐得到修复,让斑羚等野生动物也有了更好的迁徙、繁殖环境。
        以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为例,北京近年来连续推进“一条生态走廊”建设,旨在将永定河干流自上而下形成的 170 公里溪流—湖泊—湿地,连通成一条绿色生态廊道,官厅山峡段形成百里画廊,平原段森林湿地不断线。
        而有着数百年开矿采煤历史的房山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关闭了辖区的大部分矿山,而且加大了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力度。
        “现在即使是白天,在山上也能看见斑羚、野猪、猕猴和獾,而以前必须通过红外相机才能看到。”李理说。
        李理希望,有朝一日,如今生活在山西、河北一带的华北豹,能够通过动物廊道迁徙回来。这是他守护的终极梦想。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