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期关注 >

李白笔下的珍禽正在祁门繁衍生息

时间:2022-06-29 14:58来源:环境教育
导读:经过多方努力,小山村已获颁黄山市摄影家协会“中国白鹇摄影创作基地”、国际摄影家协会“中国白鹇摄影创作基地”,现正全力筹划申报创建“中国白鹇之乡”。...
        野生白鹇在皖南山区一度分布较广,后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以及非法捕猎,数量大幅下降,濒临灭绝。白鹇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 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不过现在,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这些大山里的可爱精灵已经实现了与人类和谐共处。
        在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历口镇石迹村 10 平方千米区域内,竟然出现 500 多只罕见种群密度的白鹇。每到清晨或黄昏,在石迹村村民的房前屋后,白鹇就会三五成群地行走在竹林、茶园、菜园里、民宅边,时而求偶追逐嬉戏,时而悠闲漫步觅食,这里仿佛是一处世外桃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为何石迹村的白鹇种群这么多、密度这么大?石迹村位于皖南祁门县历口镇东南部,海拔在 400米到 700 米,境内层峦叠嶂、鸟语花香、风光旖旎,野生动物种群多样化,“九山半水半分田”是这里自然地理环境的生动写照。历口镇是驰誉海内外的“祁门红茶”核心产区,近几年来,历届政府均以全方位植树造林为依托,将其与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生态修复相结合,使全镇森林覆盖率达 90%以上,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白鹇高密度天然栖息和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
        据石迹村干部吴叶生介绍,每年 4 月至 11 月,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白鹇在林地里或民居旁出没觅食。要保护好白鹇让其种群扩大并成为山区的脱贫致富鸟,首先要清晰白鹇的生活习性。白鹇是亚热带的大型鹇属鸟类,雌雄异色。成熟的雄性白鹇身长 1 米以上,雌性白鹇也有六七十厘米。雄性白鹇翎毛华丽、体色洁白,脸部裸露皮肤呈红色,长长拖曳的白尾成其显著标志。雌性白鹇头上的长冠和通体羽毛呈蓝褐色带金属光泽,颈尾有点灰的是亚成雄性白鹇,亚成白鹇一般是上一年孵出的小白鹇长大的。白鹇是一夫多妻制的,常隐居于生态环境较好的深山密林之中,被誉为“林中飞仙”,自古即被人们视为吉祥之鸟。
        白鹇翎毛华丽、体色洁白,因为啼声喑哑,所以被称为“哑瑞”;在中国文化中自古即是名贵的观赏鸟。《禽经》记载“似山鸡而色白,行止闲暇”,因此宋代李昉所蓄养的五种珍禽中,白鹇即被称为“闲客”。唐代诗人李白曾作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并序)》:闻黄山胡公有双白鹇,盖是家鸡所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以其名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余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于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会宿意,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想用一双珍贵的白璧,买你的这对白鹇。这白鹇毛白如锦,雪白的颜色令人自愧无容。白鹇在玉潭里照影,在瑶草玉树间刷毛。夜晚在寒月下静栖,早上在落花间闲步。我很希望得到这对白鹇,在碧山绿水间赏玩它们。胡公你若能相赠,我就在这里与白鹇为伴化为山野之人。
        白鹇生性机警,胆小怕人,一般在晨昏时出来觅食,平时难得一见,神秘且珍稀,一有风吹草动,便迅速飞身躲藏在密林中。
        村里白鹇一多,首先要唤起全体山民的保护意识,才能让其种群密度扩大。为深入宣传保护白鹇,吴叶生特地买了个照相机,一有空儿就去观察、拍摄白鹇。他还亲手在村委会的白墙上画白鹇,又专门制作了白鹇的宣传展板,见到村里村外的人就宣传。石迹村书记吴培旺也意识到,要留住白鹇先要解决白鹇冬春食荒,确定专人喂食投放玉米。同时在村里大会小会上不厌其烦地进行普法教育宣传,要求大家要格外爱惜珍稀山禽,以此加深村民对白鹇的保护意识。

白鹇。
        村民吴树文主动无偿承担起给白鹇冬春喂食的差事,帮助白鹇度过缺粮季节。久而久之,现在他和有灵性的白鹇成了好朋友,每次投食时,白鹇家族都在他身边鸣叫嬉戏。令吴树文惊喜的是,他每天见到的白鹇种群越来越多,如今从牛头岭进山到坞里自然村,沿途就有十多群,每群少时三五只,多时十五六只。白鹇家族的壮大和村民们一直对野生动物很友好关系很大,即使白鹇家族到山民菜园吃菜大伙儿也不驱赶,因为村里早立下严格的村规民约,大伙绝不去惊扰它。村民吴德盛有次上山采茶时发现一窝白鹇蛋,一只母白鹇正在孵蛋,吴德盛立即掉头轻声离开不去惊扰它,随即向村第一书记报告,村里马上采取保护措施,在距离鸟窝500 多米山路附近设置路障,提醒过往山民不要惊扰这大山的精灵。
        人与动物和谐共生,让小小的石迹村散发出诱人的生态魅力。最近一段时间,来村里拍鸟的人渐渐多起来,摄影人多爱起早贪黑,有村民已经腾出房间开始接待山外来客。拍鸟达人姚龙龙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祁门县森林覆盖率达 88.64%,居安徽省第一位;活立木蓄积量 1175.2 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二位;空气负氧离子含量为 25000 个 /立方厘米,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 96%,祁门全境生态越来越好,鸟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么多白鹇聚集在一起真的很少见,现在每天都能拍到大种群,确实令人很兴奋。”
        白鹇多了,吴叶生油然萌生创意:“我们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想以白鹇鸟多族群生息地为切入点做大白鹇文章。经过多方努力,小山村已获颁黄山市摄影家协会‘中国白鹇摄影创作基地’、国际摄影家协会‘中国白鹇摄影创作基地’,现正全力筹划申报创建‘中国白鹇之乡’。由此通过开办民宿和农家乐,发展深山旅游摄影和健身经济,以此来带动山村全面发展,探索出一条石迹村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其次计划在一些方便喂食同时又比较好拍片的地方,修建几个观鸟亭,设立几个望远镜。无论是摄影还是观鸟,都可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进而提供研学服务,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活动中来。适时建立展示馆,让外来人员从图片和文字资料上能形象、直观地看到白鹇的介绍,把村里的特产红茶、生姜、苞芦松和柿子饼等推介给游客。一切旨在让村民在保护中得到经济效益,进而全面提升保护白鹇的积极性。”
        安徽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吕顺清教授认为,白鹇开始出现在人类活动的周边是个好现象。随着黄山地区生态趋佳,游客在公路边、村庄边看到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说明野生动物慢慢地不怕人了。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