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校园 > 一线报告 > “无废”学校 >

济南市美里湖第二小学:让绿色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时间:2023-08-21 11:25来源:环境教育
导读:济南市美里湖第二小学(原刘七沟小学)创建于 1937 年。建校 80 余年来,学校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积淀了厚重的教育文化底蕴,素以校风淳朴,师资精良,办学业绩突出被群...
       济南市美里湖第二小学(原刘七沟小学)创建于 1937 年。建校 80 余年来,学校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积淀了厚重的教育文化底蕴,素以校风淳朴,师资精良,办学业绩突出被群众认可。学校目前占地面积 6732 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4832平方米,绿化面积达 360 多平方米,现有14 个标准化教室,拥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等专用功能室。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学校先后被评为“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师德先进单位”。
       明确目标,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创建“无废校园”领导小组,由李宝新校长任组长,德育处、教务处及各年级主任共同参与,这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领导小组牵头下,组织制订一系列“无废校园”建设方案和计划,规范指导校园建设。
       学校将“无废校园”创建作为提高办学品位、拓展并深化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环节,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本着“尊重人和完善人”的宗旨,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融入学校环境教育的全过程,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重视对“无废校园”的建设。
       完善制度,渗透课堂教学
       为加强教师的环境意识,学校定期开展环境知识讲座,提高教师的环境教育能力。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进行“环境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课堂环境教育的效果。同时,在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加了“环境教育必须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这一指标,保证了环境教育的持久进行。
       学校有计划地实施“渗透式”环境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在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中,充分开展环境教育;语文学科倡导“人与自然”主题文学作品阅读,学生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得到有效培养。在重视“渗透式教学”的同时,着重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案例讲座、思辨讨论、主题班会等渠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以及其他教育媒体,全方位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大自然复杂性、多样性的认识。
       德育先行,丰富绿色实践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联合,通过学期系列“学生自主活动”“共青团绿地认养”“环保志愿者活动”“小记者校内外采风”“参与文明社区创建”“绿色伴我行主题班会”“我爱校园演讲比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在富有青春朝气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绿色体验。
       全校师生积极开展“光盘行动”,减少或拒绝购买过度包装商品,限塑禁塑,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学校对软硬环境,包括人、环境、财物、信息在内的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共同营造更加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启动“绿色德育”工程,使创建活动有了新的抓手。开展班级量化考核,绿色班级评比活动,实施爱校公约、卫生公约,美化绿化教室。学校把绿色行动与学习、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文明意识,主动参与“无废校园”建设,绿色环保行为渐成校园新风尚。
(作者:李宝新 徐洪云)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