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校园 > 一线报告 > 生态文明特色校 >

创新绿色文化,培育生态人格 ——启东市汇龙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时间:2022-06-29 10:43来源:环境教育
导读:启东市汇龙中学创办于1956年,在“绿色夯基、和谐共进,在教育中丰富生命的内涵”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美誉度连年攀升,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得到长足发展...
        启东市汇龙中学创办于1956年,在“绿色夯基、和谐共进,在教育中丰富生命的内涵”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美誉度连年攀升,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得到长足发展。学校的特色不断彰显,先后荣膺“全国绿色学校”“江苏省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排球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
        课程建设融入生态内涵
        学校的环境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环境、生态文明”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从十五一直持续到十三五(如下表),研究领域不断加深拓宽。进入十二五学校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时代命题进行绿色品质提升、办学内涵优化的教改实验探索,申报“江苏省生态文明课程基地”,创建“启东市生态文明教育馆”,将其打造成与本土、与师生、与社会、与世界、与未来深刻互动的高水平的课程基地。
        学校课堂教育通过汲取国家课程中的“生态”元素建构生态课程,结合生态实践基地开发课程,形成《绿色行动》等校本活动课程。参与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绿色学校辐射效应研究》,基于全国绿色学校先进性、示范性、独特性优势,深入探索校园环境、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家庭社企等生态教育的实践路径,将学校生态教育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宏大建构。
 
        校园活动践行生态理念
        学校运用“让每一个景点启智,每一处墙壁说话”的策略加强校园生态化建设。运用学生智慧绿色生态景观,形成独具汇中特色的绿色文化群落,发挥恒久的育人功能。
        学校把蕴藏在学校教学的时间、空间和教学元素中的生态实践资源和机会充分挖掘出来,把“垃圾分类”作为生态实践的切入口、实践点、发展点、增长点和创新点。在教室一角设置“环保角”进行垃圾分类,解决了空间问题,垃圾分类回收时间放在课间,错开课堂教学时间,解决了时间问题。
        通过一月一次环境质量分析表彰会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反馈、布置、落实,一环扣一环,环环相嵌套,持续循环,螺旋递进,垃圾分类成效显著。
 
 
        家校携手探索绿色发展
        学校围绕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申报江苏省“生态文明课程基地”,建设了1700平米的生态馆,展现“地球与生态、社会与生态、我与生态、展望未来”等不同主题,展示学校生态行动、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模型、节水模型,体现人类生态智慧,承接向家庭、社企和其他学校进行生态辐射的责任担当。
        通过持续恒久的生态文明教育使很多学生将学校的成功做法迁移到家庭,自发成立家庭环保小组,监督家庭进行垃圾分类、节电节水,购买绿色产品,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消费品等,促进家庭成员的环保意识得以提升。
        长期的生态实践过程形成了“生态实践(活动)→生态理念→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生态素养养成路径,实现了“从生态知识、理念到生态实践又上升到生态价值和精神”螺旋上升,形成了“生态行为与生态知识、生态意识、生态价值和生态精神”有机统一的生态素养,对于未来公民生态素养的养成所具有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