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好书推荐 > 人文·悦读 >

候鸟降落在辽河口湿地——读《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时间:2021-09-01 14:57来源:环境教育
导读:  迁徙更像是一种约定,辽河口湿地的候鸟总会在某一时段如约而至,或于残雪未消的早春回归,或于深秋降落在苇荡歇脚驻留,使沉寂的沼泽湖水重新焕发生机。...
文 / 陆 谙
  康拉德·劳伦兹在《所罗门王的指环》中说:“活泼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在辽河口湿地,数百种鸟类南迁北徙,凭借自由的天性翱翔于天空,正是彰显了自然之美。据记载,所罗门王依靠神奇的指环可与鸟兽交谈,而如今,借助自然学知识,我们不仅可以与鸟类“对话”,通悉其习性与特征,更可依此体认自然的至美至真。
 
  自文明伊始,人类即与鸟类密切相连。在原始社会,人类与鸟类的联系主要通过渔猎、驯化活动、图腾崇拜建立。《尔雅·释鸟》中言:“二足而羽谓之禽。”初步界定了鸟类形貌。随着对鸟类认识的逐步深入,人类逐步赋予鸟类更多的意义和象征,并将这种象征融于文学作品。正如美国博物学家约翰·巴勒斯所说:“鸟是诗人之鸟,而不是属于旁人。因为只有诗性最能呼应鸟性。鸟的形象是象征和启示。”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借水鸟相互呼应的习性代指年少慕艾,“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则借家燕感慨世事变迁,昔盛今衰。历史上,丹顶鹤还被赋予忠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内涵,其纹样应用于明清时期一品文官的官服,成为仅次于龙凤的重要标识。
 
  除象征意义外,鸟类对丰富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也有重要意义,是开启自然宝库的重要钥匙。在《我的湿地鸟类朋友》这本书中,宋晓杰写道:“它们同样是会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的鲜活生命,同样是生物链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它们亮开歌喉,传递喜悦,使原本纷杂的俗世生活有了令人欣悦和憧憬的素洁底色。”
 
  盘锦辽河口湿地位于渤海辽东湾的顶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区域,保护区内苇海浩瀚、碱蓬滩涂绵延,生态景观独特,是多种鸟类的理想栖息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我的湿地鸟类朋友》讲述的正是栖息于辽河口湿地的鸟类的故事,其中既有人们熟悉的家燕、鸳鸯、丹顶鹤、大天鹅,也有“纯洁的天使”小白鹭、“黑白分明”的须浮鸥、“大朴若拙”的翘鼻麻鸭、“攀岩高手”中华攀雀……作者以诗性的笔触,将40种湿地鸟类的形貌、习性娓娓道来。
 
  白琵鹭为何被称为“大嘴食客”?红脚鹬如何求偶?小白额雁独有的特征是什么?宋晓杰将科普性文字融于趣味性的解答中:白琵鹭的嘴巴奇大,进而为它们赢得了“大嘴食客”的绰号,它们的嘴巴上下扁平,像铲子或匙子,觅食对它们来说,不仅有相当的难度,更带着几分盲目;为了吸引雌鸟,红脚鹬雄鸟将两只翅膀向上举起,在雌鸟周围不断地抖动,头还配合着上下晃动,不时发出细声的鸣叫;小白额雁的腿为橘黄色,腹部具有近黑色斑块,环嘴基的白斑一直延伸到额顶,它们眼周呈金黄色,自带“眼影”,这也是它独有的特征。
 
  辽河口湿地的鸟儿各具特色,各有“神通”。秃鹫高大、凶悍、强壮,擅长滑翔,是“草原上的清洁工”;大天鹅稳健、平和,最高飞行高度可达9000米以上,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中华秋沙鸭素有“水中大熊猫”与“国鸭”之称,身体具有很好的流线型,飞行速度也比其他鸭科动物迅疾得多;黑水鸡十分警觉,喜欢在水中活动,它们的卵呈白色或乳白色,带有红褐色斑点,如果卵不慎丢失,黑水鸡甚至还可以“补产”……
 
  丰泽的湿地中,鸳鸯出双入对,绿头鸭扇动翅膀,大白鹭从容掠水,反嘴鹬将细长的喙伸入水中扫动觅食……一幅和谐静好的自然图景缓缓展开。
 
  “每一只鸟都生活在自由的世界里,欢乐、歌唱、成群结队……每一只鸟也同时面临威胁与不适,但他们总能不辞辛劳地迁徙,以获得足够的温暖和自由。”候鸟,是一种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迁徙的鸟类。辽河口湿地处在全球八大鸟类迁徙路线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路线上,是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和越冬地,湿地中90%的鸟类都是候鸟。其中,东方白鹳于春、秋两季在辽河口湿地中转,最多的时候可以驻留两个月;黑嘴鸥每年3月底北迁至湿地,栖息于芦苇和碱蓬湿地中,在居留长达7个月后,于中秋前后悄悄南迁,留给人们无限怅惘。
 
  迁徙更像是一种约定,辽河口湿地的候鸟总会在某一时段如约而至,或于残雪未消的早春回归,或于深秋降落在苇荡歇脚驻留,使沉寂的沼泽湖水重新焕发生机。辽河口湿地鸟儿的安逸昭示着人们对于湿地资源的重视,对于湿地鸟类的爱惜呵护。越来越多的鸟儿停留在辽河口湿地,在此处觅食、求偶、繁殖,度过一段安稳的时间,继而在人类的注目中再次起程。人类亦如期盼朋友到访一般,盼望着候鸟归来。
 
  在宋晓杰看来,候鸟如同人类久别重逢的朋友——亲切但不亲密,人与鸟类应当保持这样的距离。人类为鸟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与栖息地,维护生态平衡,但不应过多干涉其天性,这正是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初衷之一。因此,在科普之外,本书还传达出这样的观点:万物有灵共生共存。
 
  鸟类因湿地而快活,湿地因鸟类而享有盛名。近年来,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充分发挥湿地维持区域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通过创办“湿地讲堂”、完善监测系统、开展鸟类调查等方式保护鸟类种群及其栖息地,常态化开展科普宣教,交流湿地领域的经验与成果,传播湿地科学文化,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取得了突出成效,保护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保护区先后加入了“东亚及澳大利西亚涉禽迁徙航道保护区网络”“东北亚鹤类网络”“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辽河口湿地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
 
  候鸟降落在辽河口湿地,这是大自然无须排演的精彩剧目,彰显了生态之美。正如作者宋晓杰所说:“在那一方丰饶而神秘的土地上,保存了多少自然的秘密、人与鸟的秘密。”在辽河湾湿地与鸟类共处,人类也仿佛成了一根芦苇、一只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人与自然的情感,加深与湿地鸟类的羁绊。
 
  宋晓杰已出版各类诗文集共18部,曾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第六届“全国散文诗大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儿童文学作品入选“2010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2016年首届广东最美的书”。
------分隔线----------------------------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