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好书推荐 > 人文·悦读 >

杨集曾经有座山

时间:2023-11-15 15:08来源:环境教育
导读:都知道江苏省灌云县杨集镇有河,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杨集也有山。不错,杨集曾经确实有座山,山虽不高却也有名。这座山叫潘小山,就在潮河湾畔的新华村。 关于潘小山的传说有两个...
       文/周春军
        都知道江苏省灌云县杨集镇有河,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杨集也有山。不错,杨集曾经确实有座山,山虽不高却也有名。这座山叫潘小山,就在潮河湾畔的新华村。
        关于潘小山的传说有两个,一是流传于老渔民老船民间的传说:在远古时代,大伊山尚在海中,杨集还是一片汪洋。某日傍晚,天上火霞把海水照得通红,忽天边云霞翻滚,电闪雷鸣,苍穹撕裂,天门洞开,一匹烈马四蹄带火从天而降,从龙苴、南岗一条岭直奔东海,绕了一大圈驰向云台山。所过之处天上流火、海里冒油、海水沸腾,海天间烈焰滚滚,天地交合连成一片,合成一体。沉睡地底下亿万年的巨鳌(神话传说地球三山六水一份田,大地和高山都漂浮在海上,是神鱼巨鳌在底下撑顶住不让沉入海底)受不了海水的滚烫翻了个身,顿时地动山摇,海水耗退,海床抬升,海岸线东移,海底撕裂开沟成壑,岩浆喷涌堆积为山,
        其实这是远古时代发生了海震,苍穹流火是地震光,火霞翻滚是地震云,海上冒油是石油渗漏,滚滚烈焰是浮在海面上的石油在燃烧,海水沸腾是岩浆喷发蒸发海水。因古人认知天地有神,罕见的天地异动非天神所不能。故“天门洞开、天上下火、海上冒油、天地交合”的神话就流传后世。
       海震过后撕裂的海沟成了潮河、堆积的岩浆成了河畔的一座小山。因在海底成山过程中海震消退,岩浆停止喷发,岩浆只把海床顶起一个大包,此山山体突出不高,海水耗退后覆盖泥沙的暗山就突兀在潮河边上。龙苴、南岗、陡沟一条岭向东就形成了后来的地形地貌,一望无际的荒滩就铺展在黄海西滨,沉积的火山灰富含多种矿物质让这里的土质更加肥沃(这里土层最上一层板结的黄土,是原先从涟水入海的故黄河水夹带的泥沙,覆盖住了下面的一层火山灰黑土。五十年代肥料紧张,农村曾发动翻黑土运动,把黄土层下的黑土翻上来增加肥力,肥沃土壤)。大片荒滩经多年雨水冲刷盐碱消退,芦苇杂草又改良了土质,适宜大面积耕种,加上官府的优惠条件,吸引很多人家来此跑马圈地开荒耕种。
       明朝洪武年间有苏州阊门潘氏一族遭官府贬罚,流放此地垦荒耕种居住于此,小山周边属地归潘家所有,故民间称此山为潘小山。
        ……
        关于潘小山还有另一个民间传说:大明洪武年间,苏州阊门的先民们遭受贬罚驱赶至苏北劳役,蛮荒的潮河流域被先民们开垦成富裕之地,在民间逐渐形成“走千行万、潮河两岸”之说,加之官府有免征三年赋税之惠,很多有实力的家族来此跑马圈地开荒耕种,到清嘉庆年间潮河沿岸已聚集了很多村庄。
       有一潘姓大户也到此拓荒,然而平坦的草滩早已被先到家族跑马圈地,小潮河东岸有一高大土堆,因土堆周边土质贫瘠,来此拓荒的没人上眼就一直荒芜,孤零零突兀在平坦的原野上。但这高大土堆在冬春之季然却能遮风挡寒,在土堆之南建房居住是理想之所,于是潘氏一族就在土堆周边垦荒耕种。天假时顺人口渐增,不断盖房建屋,渐在这高堆处形成了小村。
       一日凌晨暴雨突袭,潘家有一新娶娇娘早起到屋后倒马桶,忽见家后不远的高土堆上雾气升腾,雨水带着草木泥沙直冲而下,高堆顶上露出一个小山头,顶开泥土往上长,雨水不断冲刷,雾气不停蒸腾,山头持续冒高,山体逐渐现大。山石上翻滚的泥土眼看就要堆到自家屋后檐,吓得新娇娘不知所措,以为出妖,遂将一马桶秽物泼向这正往上长的山上,亵渎了山神,仙气顿失,山体停止了生长……
       潘小山的这一民间传说还是与海震相关。连云港史志有载:康熙五十年海水东退,连云港忽成陆地!
       话说到了康熙五十年,此地又生发地震,再次造成暗山震荡,覆盖其上的厚土崩裂松散,又恰逢暴雨冲刷,泥沙翻滚而下,山体次第露出,而地下岩浆的热能又传导山体,山头雾气升腾,有如神气活现!此景煞是惊悚,凡间能有几人所见,没见过世面的小新娘子怎能不害怕,马桶怎能端得稳?
       ……
       潘小山突出地面不高,成山周期短,相当于人的少年期,在成山过程中火热的山体与冰冷的海水相遇,瞬间的冷却使山体岩石呈麻将状龟裂。稚嫩、龟裂、酥碎的山石不堪大用,因无人开采而得以存留多年。隆起的小山包周围长满了刺槐、榆桑,是野禽、野畜的天选之地、理想家园。
       ……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材料需求量猛增,尤其石材最为紧俏。虽然潘小山石材酥碎,不宜作型材用,但却能加工成石子、石粉用于建筑辅料。于是沂北公社成立采石场,开始对潘小山进行开采……轰隆隆的开山爆破让山体崩裂,粉尘烟雾弥漫空中,乱飞的碎石像雨点飞向四周,曾有房舍被砸坏、家畜被砸死、行人被砸伤……
       我家船曾到小潮河码头装运石子到图河粮管所,用于土圆仓铺设水泥地面,也曾运到小南沟沂河农场用于浇筑河闸闸坝,也运过潘小山的石粉到杨集机械厂修建围墙……很快潘小山就被削平,转而向地面下掘进,山塘不断增深。开采技术的落后、事故的频出,潘小山一度被禁采,雨水集聚成了汪塘。闲置的汪塘被村里用来养鱼,其间曾发生人畜落水事故……
       九十年代后,县域内各采石场禁开山体,砂石供应紧张,大伊山、小伊山、罘山、伊芦山等采石场重新开采废弃山塘,早已成为汪塘的潘小山也被重新开采。山塘越开越深,塘口越掘越阔。几层楼房深,数亩地方圆的山塘里,开山放炮砂石飞扬,嗑碴机、碾碎机昼夜运转,噪声轰鸣不绝于耳。一车车石子、石粉被开采出来运往各处……
       只到那年夏季暴雨,电路跳闸,抽水泵停机,雨水涌进山塘,数次排水又数次淹没,山塘开采利不抵支,潘小山山塘遂被围封,终成一汪深塘……
       如果潘小山不被开采,山体虽小,但坐落在潮河湾畔,突兀于原野之上。青山如黛恰似一颗宝石,河水潋滟宛如一条珠链,山上草木丰盛,野禽啼鸣,水里荷莲映日、鱼虾游动,山水互为映衬、相得益彰,湿地公园潮河湾景区将是另一番景象,那杨集的景色该有多美呀……
 
       作者简介:周春军,1965年生,船民子弟,退伍军人,中级职称。灌云县作协理事,县无党派知联会理事,县历史研究会会员,连云港市作协会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作品多以河水渔猎为题材,散见于《扬子晚报》《江南时报》《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今日灌云》《连云港文学》《灌云文学》等报刊杂志,关注地方历史,参与地方史志采编,学校校本教材编写,现就职于灌云县杨集小学图书馆。
------分隔线----------------------------
推 荐